凱奕空間設計咨詢(上海)有限公司 創意總監
房元凱:創意是設計之源
問:您是兼具劇場舞臺設計、建筑照明設計、室內設計的學歷,在您的設計中是如何體現出來的呢?
房元凱:我在上高中的時候就希望能夠學習室內設計,但是機緣巧合考上了臺北藝術大學的劇場設計系,在大學期間我先從劇場設計方面著手了解什么是設計。畢業后指導教授建議我應該在空間設計的領域中尋找到自己的一項“武器”,這個“武器”是將來在做室內設計的時候,區別于其他設計師所沒有的特色。因此我申請到美國紐約Parsons設計學院繼續攻讀建筑照明設計,希望能夠將建筑照明設計的觀念和知識運用到空間設計當中。回到臺灣之后,為了讓自己不斷地精進,又攻讀了室內設計研究所。所以說我是兼具劇場設計、建筑照明設計和室內設計三項專業學科,而這些專業內容也令我在從事創作時,更具多元的思維和同理心。漸漸地表達敘事性空間成為了我的設計強項,而如何包裝一個空間讓他充滿故事性,也成為了我作品的一個很重要的特色,這個特色不僅運用在商業空間,同時包含了私宅空間。
▲代表作:臺灣Boda Hotel
問:您之前也有在高校授課的經歷,在課堂上對學生們最常說的話是什么?
房元凱:我在不同的大學,教授的課程也不盡相同。但無論是哪個大學的設計系,我都會建議學生們一件事情——創意。因為無論是大陸或臺灣的高等設計教育機構都一直在強調設計,很少去強調創意。可是我們要知道,創意是先行于設計的,沒有好的創意就不會有好的設計。但是在學校的教育當中卻不去做創意學這方面的教學,我覺得是無法理解的。所以在高校任教的時候,我會利用自己的課程去給學生做一些其他方面的訓練,例如設計課件或者是設計游戲,通過這些方式去啟發學生的創意。我覺得創意的引導比設計的執行更為重要,設計的執行是可以培養的,我寧可花更多的時間來教育學生和引導學生創意的重要性,這對于他們未來的設計才會有更大的幫助。
▲代表作:臺灣Boda Hotel
問:設計專業的學生在畢業之后從事這個行業的人卻很少,您怎么看這個問題?
房元凱:是的,我看到有很多設計專業的學生最后沒有從事這個行業,非常可惜。有一部分雖然去到了設計公司,但是卻做著最初級的技術工作,例如畫CDA、3D建模型、做渲染、做效果圖等等,這不是一個設計師,比較像是個技術人員。不是說這些東西不要做,而更重要的是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設計工作者。設計師的價值在于創意思維,技術工作只是創意的具體展現。我覺得根本還是在于該如何尋找創意泉源以及如何將他打開這件事情。
▲代表作:臺灣Boda Hotel
問:您平時有什么愛好嗎?在設計上對您有哪些幫助?
房元凱:近年來我迷上了馬拉松。我是一個目標導向的人,我給自己定了一個計劃,要在很短的時間之內跑遍臺灣23個縣市所舉辦的馬拉松,目前已經完成了這個目標。馬拉松對我的影響很大,他是一項孤獨的運動,這個運動只能靠你自己,沒有回頭路,就算跑不動了用走的也必須要走到終點,馬拉松其實就是自己跟自己的比賽。通過這樣的運動不單是鍛煉體力,更重要的是鍛煉意志力、恒心和耐力,讓我在設計領域中能夠持之以恒的堅持下去。我常常與年輕設計師分享,如果你希望在設計行業成為一個佼佼者,那是沒有回頭路的,中途絕不能放棄。就像參加馬拉松,這次的成績一定比上一次更好。
▲代表作:臺灣Boda Hot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