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形態
廣州共生形態工程設計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公司的核心團隊由知名設計師彭征先生以及80多名優秀的職業設計師組成,設計業務涵蓋酒店、商業、地產、辦公等領域,為客戶提供建筑室內到軟裝陳設的一站式服務。
池塘邊的回憶,榕樹下的童年。羅大佑的歌聲還在耳邊環繞,童年玩鬧嬉戲的場景卻一去不復返了,只留下記憶中的那顆老榕樹,郁郁蔥蔥,繁盛依舊。微風一過,似乎那些風輕云淡的日子又回來了。
作為最早的社區聚集,榕樹幾乎是每個南方人的街巷記憶,陪伴了孩子們一同奔跑玩鬧的童年時光,也見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與蛻變。城市的變遷,物質生活的豐富,使得屬于我們這代人的榕樹下回憶正在逐漸消退,但縱然時間久遠,榕樹與童年在人們心中共同留下的這份情結卻不會消失。
潮汕民間,自古便有將“前榕后竹”的布局方式作為興建村莊、院落的標準,在村前栽種枝葉繁盛的榕樹,蘊含著“前有成就”的美好寓意。我們的項目——時代中國·天韻雅苑落地汕頭這座榕樹之城,根植于這片土地上人們對于榕樹的深厚感情,我們的設計意圖通過“榕樹”建立空間與在地文化特性的關聯。
而建筑本體前期的銷售功能、與后期幼兒園的空間屬性,也與榕樹下自然形成的聚集、嬉戲的社交屬性相契合,“榕樹下的童年”的空間主題由此建立。
我們嘗試以“榕樹下”作為空間切入點,在室內建立以展示體驗為主的類自然社交空間。墻柱作“干”、細柱作“枝”、天花為“冠”,通過將榕樹元素分解組構,在空間中再現兒時記憶中榕樹下聚集、嬉戲的社交屬性。
在設計展開之前,基于項目本身規劃為幼兒園,并在使用前期承擔一部分銷售功能的空間屬性,設計兼容可持續的環保理念,通過兼顧兩類不同屬性空間的布局方式及兼容關系,使項目在完成前期銷售環節后,可通過盡可能小的改動恢復為幼兒園空間,避免資源的過度浪費。
同時,借由空間中的“枝”、“干”,順勢伸展開的曲直有度的線條,自然地切割與圍合出了不同的功能空間區域。
而游戲主題所帶來的趣味性與松弛度,給予了來者強烈的代入感,加持了幼兒園情景式空間的體驗,與項目的目標客群產生對話的同時,也展開了對未來生活圖景的想象空間。
在我們看來,設計的打破與重建,應當建立在一種經時間沉淀后的文化特性與情感記憶的基礎之上,這是設計的前提,也是生活的前提。無論經由多少時間,站立在這顆榕樹下,那不經世事的年少時光依然如風,動蕩人心。
櫥窗展示
手稿圖
分析圖